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

据媒体报道,由中国科协开展的在京中央单位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自去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有145名科普工作者获得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正高、副高以及中级职称,成为科普队伍中第一、二批“专业军”。近期,河南省也发布了《河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申报评审标准(试行)》,是地方依据自身科普事业发展需要启动科普职称评审工作的又一探索。

  科学普及是推动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翼”。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工作说到底是依靠科普人才推动和保障的工作,科技场馆建设、科普活动开展、科普作品创作等都离不开不同岗位和环节的科普工作者。高质量的科普更需要具有专业能力、创造潜力和科学热情的科普工作者全身心投入。随着社会对科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科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科普工作者的职称晋升通道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以及职业的社会认同度不高。过去,由于没有科普专业的职称评审,科普工作者只能通过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认定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上的晋升,往往职称方向与工作内容不匹配,评审中也缺乏足够竞争力。而需要拓展和提升科普工作的单位或者机构也很难动员和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科普相关的工作,进而导致专、兼职的科普岗位和科普工作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优化科普人才发展政策环境,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增强职业认同。合理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职称评聘标准”。从中央单位到各地区相继开启的科普专业评审工作,正是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的内在要求。通过确立科普专业职称,有利于畅通科普工作者个人发展通道,激发科普工作者的内驱力和创造力,增强科普工作的吸引力,进而推动高水平科普人才的汇集。

  科普职称评审工作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通过具体评审标准的设置规划了科普工作的重心和要点。比如,中国科协将科普专业职称分为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两个专业方向,对于两个方向的成果认定都更为多元灵活,明确了科普工作既要重视学理性研究,也要重视功能性实践。这不仅体现了科普工作更为重视实效性、多样性、创造性和公众满意度,也有利于引导和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以多种参与形式投身科普事业,创作更多高质量科普作品,从而推动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发展。

  科普职称评审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未来还需要根据科普工作的特点和科普人才培养的规律,深入了解科普工作者的实际需求、社会公众的科普内容需要、科普媒介的发展趋势,不断优化和完善科普职称评审制度,形成导向统一明确、标准细化可行、兼顾学术性与实践性的评价标准和评审办法。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拓宽科普职称的覆盖面和评审渠道,加大科普职称评审政策解读和典型科普人物宣传力度,提升科普职称的社会认可度和含金量,以进一步盘活存量、提高增量,不断壮大科普专业人才队伍,推动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类目录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