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明确要求推进科技赋能新安全格局构建,科技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
加强科技创新,防范化解科技安全风险挑战。为做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科技安全风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省加强了科技创新,为保障国家安全提供科技支撑。科技供给更加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十四五”以来,累计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719项,建成全国第一、最完整的贵金属产业链和国内首个稀贵金属材料高通量计算平台。突破系列可再生能源发电关键技术、实现大型水电机组核心监控系统100%国产化。疫苗、中药(民族药)、功能性化妆品成为我省生物医药工业重要增长极。马铃薯新品种“云薯108”刷新西南地区最高单产纪录。优势特色领域原创成果涌现、国际影响力增强。灵长类基因组计划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6月当期发表《Science》论文8篇。多年生稻成果入选《Science》杂志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榜单,葡萄全球遗传资源研究成果登上《Science》封面。科技创新关键要素增量显著。“十四五”以来,在滇“两院”院士新增6位,总数达16人。累计培养“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47人,“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723人。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设施等重大科学设施落地云南。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达到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8个,建设云南实验室6个。科技创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十四五”以来,累计选派125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特派团,60个省级科技特派队、8860余名省级科技特派员、8120余名“三区”科技人才服务乡村、推广新技术。通过九大高原湖泊及重点流域保护治理科技创新与示范,在滇池等湖滨带形成上万亩规模化生态修复应用。开放合作加速优质创新资源集聚。成功举办腾冲科学家论坛、国际人才交流会、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科技入滇”、“彩云汇”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活动,云南省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运行。强化政策供给护航科技安全。全面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出台云南省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组建云南省科技伦理专家咨询委员会,拟订云南省科技伦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规则,保障科技伦理治理工作落实;严格执行云南省实验动物生产、使用许可实施规范要求,加强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监管。
构建科技安全工作体系,筑牢科技安全云南防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提高维护科技安全的能力和水平。建立新型科技安全管理机制。把科技安全工作贯穿在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建立科技安全工作分级分类管理责任机制,明确管理事项、责任主体和工作程序。落实科技安全管理手段措施,加强机构、队伍和条件建设,完善科技安全工作体系。打造科技信息建设和管理、风险研判、预警监测、安全审查、处置管控和综合评估,工作完整链条。加强科技领域与其他领域国家安全工作协调,形成相互支撑的工作合力。建立科技安全定期评估制度。动态跟踪和梳理重点产业“卡脖子”技术,结合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科技安全摸底,为解决技术风险问题精准配置技术、人才、资金等提供参考。健全完善科技安全政策体系。完善云南科技保密制度,强化事关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敏感领域、重大项目、重点机构保密管理。在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全面推行伦理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安全预警体系。加强科技发展趋势、新兴领域、重大项目、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动态监测,及时总结评估我省科技安全状况,建立与相关部门合作联动的预警工作机制。发挥科技智库作用,持续提升风险专业化研判和危机应对水平,制定重大科技安全风险防护方案。增强全民科技安全意识和素养,全社会共同维护国家科技安全,共筑科技安全云南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