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互联网发展30年|依法治网、向上向善,江苏全面筑牢网络法治基石

2024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我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过去的30年内,江苏省紧跟国家关于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政策,网络法制建设稳步驶入“快车道”,充分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不断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

筑牢网络“防火墙”清朗网络普法先行

江苏在推动网络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重视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更加注重法治理念的普及和法律知识的教育。

以“全国网络普法行·江苏站”活动为抓手,我省不断加强对全民的网络法律与安全知识教育。各市打造“小煜普法”“小橘灯”“百灵鸟”等普法品牌,以拍摄纪录片、开展线下普法活动和发放普法产品等形式,形成品牌效应,使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和网络素养。


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薄弱,针对这一群体的普法行动尤其重要。南通市开设网络普法试点学校,充分落实学校网络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打造“法润江海,净网汇通”网络普法品牌,系统提升青少年网络法治素养,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同时,网络普法注重功能性与趣味性的平衡,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互动性更强的普法行动。网络答题、短视频情景剧、评弹微剧和微电影等形式,精选有代表性的案件、新闻事件和法律热点事件并进行演绎,以案说法,轻松幽默而严谨透彻,耐人寻味。各市结合地方特色建设多样态普法点位,携手推进网络普法走深走实,以生活化的场景实现普法“零距离”,多元化的功能织密普法“安全网”。


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固牢法治建设抓手

30年来,我国网络法治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日益完善的发展阶段。我国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已基本构建起网络安全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

在国家带领下,江苏省不断完善和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网络法治体系,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抓手。

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江苏制造正加快实现“数智蝶变”,而要想走实“网络强省”之路,还需与时俱进的数字治理模式保驾护航。江苏省构建“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网,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和服务能力,护航产业创新;省总工会建设12351网上法律服务站,旨在通过在线法律咨询、律师服务面对面、法律援助与职工维权知识问答等途径为职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帮助。


法律援助要“护企”,更要“利民”。江苏省检察院研发的远程司法救助系统——“司法救助掌上通”,创新融合“互联网+”与“大数据+”,打通线上司法救助全流程,为申请人“一键速递”司法温暖,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此外,江苏各地为线上断案的推进与发展做出有益尝试。苏州开设全国第三家、江苏首家互联网法庭,审理全国首例虚拟主播形象损失纠纷案、法庭首例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敲开网络治理数字化的大门。

重拳严打网络犯罪 向不法行为“亮剑”

近年来,各式网络乱象频发,江苏省公安厅致力于打击网络犯罪,点对点逐个击破,前后开展“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等多个专项行动,成功侦破多起重大涉网犯罪案件。

我省高度重视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力求多元共治、清本溯源,遏止“造热点”“蹭热点”“带节奏”的各式谣言传播。无锡公安机关成功破获制作发布“断供潮”虚假信息吸粉引流,维护了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侵犯公民信息犯罪猖獗,省公安持续提高打击力度,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建立起“铜墙铁壁”。徐州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建立网络交易平台倒卖敏感公民个人信息案,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以投放虚假贷款引流广告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向大量信贷经理和电销团伙提供“精准”公民个人身份、财产、社保等敏感内容,涉案资金达800余万元。

针对网络灰黑土壤地带,江苏省公安机关响应从快、处置从严,坚持铁腕整治,注重断链破网,严抓“物料供应、推广引流、技术支持、资金结算”四类网络黑灰产业,严打网络色情、跨境赌博等重大黄赌案件,全力追查假冒网站和假证源头,营造更为安全的上网环境。

未来,江苏省将进一步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推动形成更加安全、开放、健康的网络环境,继续加大依法管网、依法办网的力度,为建设网络强国贡献江苏力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类目录屋